成長印記:“三大工程”: 開啟新中國鋼鐵建設不平凡的歷程 來源:鞍鋼日報
2021-04-23
![]() ![]()
“三大工程”開工典禮
1948年,鞍鋼回到人民手中時,已是千瘡百孔。一名被留用的日本冶煉專家斷言:“這里只能種高粱,恢復重建至少需要20年?!笔聦嵣?,第二年的春天,鞍鋼開始了全面恢復工作。到了1953年12月18日,鞍鋼“三大工程”——大型軋鋼廠、無縫鋼管廠和七號高爐全部竣工。毛主席欣喜異常,于12月24日復信鞍鋼全體職工,指出:“我國人民現正團結一致,為實現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而奮斗,你們的英勇勞動就是對這一目標的重大貢獻?!敝芏鱽砜偫硪暡彀颁摃r為“三大工程”題詞:“大型軋鋼廠、無縫鋼管廠、七號煉鐵爐的開工生產,是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中的重大勝利?!? 建設之初就肩負重要使命 剛剛從戰火硝煙中誕生的新中國,深切知道鋼鐵意味著什么?!耙粋€糧食,一個鋼鐵,有了這兩樣東西就什么都好辦了?!泵飨恢挂淮蔚乇磉_過這個觀點。但當時,全國的鋼產量不足16萬噸,平均下來,還不夠給每個中國家庭打一把菜刀。 鞍鋼的“三大工程”建設從一開始就肩負著極其重要的使命。 新中國成立前,鞍鋼是國內唯一一家鋼鐵聯合企業,使用的是日本人從美國引進的技術。東北地區原有的重工業基礎較好,而鞍鋼的底子又是全國最好的,便成了工業奠基的重中之重。 1950年3月,中蘇簽訂了《關于恢復和改建鞍鋼技術援助議定書》,這是蘇聯斯大林時期對中國技術援助的第一個議定書。以鞍鋼“三大工程”——大型軋鋼廠、無縫鋼管廠和煉鐵七號高爐為主要標志,新中國第一座大型鋼鐵基地的建設,是中蘇之間確定的156個重點援助項目中的第一批項目,也是中蘇之間確定的第一批50個重點援助項目中第一個項目,被視為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重中之重。 集中全國力量,恢復和改建鞍鋼 按照中蘇簽訂的協定,受中方委托,蘇方加緊進行鞍鋼改擴建的總體初步設計。1950年4月,第一批共26名蘇聯專家來到鞍鋼;當年7月,又一批來自蘇聯設計院的35名專家抵達鞍鋼,后又增加到42名。他們在這里共收集圖紙2763張,索取資料85冊,達4145頁。 歷時一年有余,蘇方編制出《恢復和改造鞍鋼總體規劃初步設計書》。改擴建總體初步設計書一摞又一摞,多達120卷,交付鞍鋼的時候已經是1951年10月12日。 恰在當月,國家財經委員會副主任李富春在全國政協會議上所作的題為《中國工業的目前情況和我們的努力方向》報告中,第一次公開透露:“到 1953年我們修建鐵路的鋼軌,就可以完全由自己解決了,大型鋼材、無縫鋼管及薄型鋼板也能大部分解決了……” 正在此時此刻,全程參與了中蘇兩國政府之間談判的鞍鋼副經理王勛帶領鞍鋼國外小組8名成員正在莫斯科緊鑼密鼓地進行“三大工程”的前期準備工作。鞍鋼國外小組與蘇方舉行了106次談判,除了公休假日外,平均每3天一次談判,高峰期曾經在78天中進行了40次談判。到“三大工程”開工后,鞍鋼共收到蘇方設計和技術資料達6.5噸。其中,大型軋鋼廠、無縫鋼管廠的施工圖紙就有2.4萬張。 1952年3月上旬,政務院副總理兼財經委員會主任陳云來到鞍鋼,鞍鋼“三大工程”動工在即。陳云強調,鞍鋼的恢復和發展是全國基本建設的重點,應該及時轉變工作重點,要把基本建設放在第一位。當月起,鞍鋼首先將行政領導班子一分為二,開始組建基建系統,由副總經理王玉清負總責,副經理王勛負責基建設計,副經理王文負責基建供應,副經理趙北克負責基建施工,顧明出任基建系統秘書長,并采取“割韭菜”的辦法,從生產單位抽調15名老干部、170名一般干部、180名技術干部以及大批技術工人轉到基建系統。 與此同時,為解決鞍鋼基建人員嚴重不足的難題,陳云和李富春也在積極籌劃。1952年3月19日,政務院財經委員會黨組請示黨中央和毛主席,提出:“集中全國力量,特別是技術人員,首先進行鞍鋼的恢復與改建工程,爭取迅速完工?!?月4日,中共中央批復政務院財經委員會黨組的請示報告,向全黨、全國發出動員令:“要集中全國力量,首先恢復和改建鞍山鋼鐵公司?!? 創造了新中國工業建設史上的偉大奇跡 1952年7月14日,鞍鋼無縫鋼管廠率先動工;同年8月1日,鞍鋼大型軋鋼廠破土動工;翌年2月27日,鞍鋼煉鐵七號高爐正式動工。鐵路上、公路上來來往往的車輛川流不息;大白樓、小白樓(生產和基建指揮中心)徹夜燈光明亮;施工工地上人喧車鳴,到處搭起腳手架,到處閃爍著電焊火花;人們走起路來像是跑步,各自都在奔忙。在煉鐵7號高爐工程指揮部,擔任甲方代表的煉鐵廠副廠長周傳典(后曾任冶金工業部副部長)說:“這情景,在我過去的生活中還是只見到過這一次!” 最先竣工的是無縫鋼管廠,1953年9月15日,無縫鋼管廠機組開始試車。10月24日,世界級冶金權威、蘇聯亞速鋼廠總工程師羅曼可親自坐鎮,正式試軋熱軋無縫鋼管。 試軋現場一片緊張忙碌。調度室里的兩臺子母鐘嗒嗒地響著,40多部電話不停地傳達著指令,變電所、主電室、油庫的工人眼睛緊緊盯著儀器儀表,加熱工燒上了試軋的管坯,軋鋼工調整好軋機,一切準備就緒……14時20分,第一根火紅的無縫鋼管順利軋制成功。羅曼可檢驗各種參數后,滿意地說:“就算在蘇聯,這也是質量上乘的?!? 1953年12月15日,鞍鋼大型軋鋼廠舉行竣工移交生產簽字儀式;12月18日,鞍鋼煉鐵七號高爐竣工投產,流出第一爐鐵水,安裝工期僅用5個月零10天。至此,鞍鋼“三大工程”全部完工。 鞍鋼“三大工程”占了新中國工業化建設的許多“第一”——它是“一五”計劃中位列首席的頭號工程,是我國第一個鋼鐵基地、新中國重工業建設中首批竣工投入生產的重點工程……也創造出了新中國工業建設史上的偉大奇跡。
鞍鋼股份大型總廠 ![]() 鞍鋼股份大型總廠成立于2020年,由鞍鋼“三大工程”中原大型軋鋼廠和原無縫鋼管廠整合重組而成。擁有軌粱、無縫鋼管兩個分廠,型材、連軋、小型三條生產線,熱處理、軋輥兩個直屬作業區,具備年產368萬噸的生產能力,是一個集重軌、無縫鋼管、大中小型材、方圓鋼生產于一身的世界一流精品長材生產基地。 大型總廠主要產品有高速鋼軌系列、高強鋼軌系列、普通鋼軌系列、起重機鋼軌系列、AT鋼軌系列、導電軌系列、城市電車軌系列、H型鋼系列、工字鋼系列、槽鋼系列、角鋼系列、球扁鋼系列及其他工程用鋼系列等13大類、57個品種、130個規格、近30個鋼種的型鋼產品,以及油井管、管線管、合金管、普碳管等四大類、18個系列的無縫鋼管產品。
鞍鋼股份大型總廠無縫鋼管廠 ![]() 無縫鋼管廠目前擁有2條熱軋生產線和2條管加工生產線,具有年產35萬噸以上的設計生產能力??缮a250多個鋼牌號,37000多個不同規格的無縫鋼管,規格范圍:Ф70~180毫米×4-25毫米。產品廣泛應用于石油、石化、冶金、機械、建筑、鍋爐、汽車、地質、煤炭、軍工等行業。 2020年,無縫鋼管廠159生產線暫停生產,并計劃在2021年對177生產線實施以“擴產、提質、降本、提效”為目標的技術改造。177產線改造后在覆蓋現有兩條產線所有品種規格的基礎上,將拓展小口徑規格,可進一步提升薄壁管等難軋品種的質量保障能力,實現高效率、高質量、低成本、高效益的目標。
鞍鋼七號高爐 ![]() 1977年,鞍鋼七號高爐經過改造,爐容達到2580立方米,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高爐,被譽為“高爐王”。2003年9月19日,鞍鋼七號高爐進行第二次大修改造,也是七號高爐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大修改造,于2004年9月11日正式竣工投產。改造后的七號高爐容積依然是2580立方米,日產生鐵6000噸。七號高爐是鞍鋼集團乃至全國煉鐵行業中最長壽的大型高爐之一,整個運行系統采用了多項國際先進的技術和裝備。此外,七號高爐還配套建設了4座外燃式煤氣、空氣雙預熱熱風爐,先進的電鼓風風機系統,曾獲得鞍山鋼鐵高爐區域“冠軍爐”等榮譽稱號。
職工話初心 我驕傲,鐵路上的鋼軌有些是我軋制的 金松是鞍鋼股份大型總廠軌梁分廠生產作業區熱軋區域一名日常管理人員。1998年,鞍鋼技校軋鋼專業畢業的他被分配到當時的鞍鋼大型軋鋼廠。作為鞍鋼“三大工程”之一,金松沒少聽師父和同事提起當年那段歷史,能夠在這么有歷史的單位工作,他深以為傲,也一直兢兢業業工作著。 金松在這里工作的23年間,大型總廠從1條產線發展到現在4條產線。當初軋鋼時要掄大錘打導板,現在伴隨著設備更新換代,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不僅工作環境好了,而且工作也更便捷了。 從綠皮車到現在的高鐵,中國鐵路事業飛速發展。每次出門坐火車,金松心中都會油然而生一份滿滿的自豪感。他會驕傲地和同行的親朋好友說:“車下面的軌道有一部分是由我軋制的……”一次,女兒聽了他的話,滿臉崇拜地說:“爸爸,你真了不起呀!” “盡管已經過兩次改造,但軌梁分廠的開坯機還是蘇聯的設備,今年10月份就要進行徹底改造?!苯鹚烧f,現在市場競爭異常激烈,軌梁分廠都面臨著很大挑戰,他和工友們都感到肩上的責任很重:“今年是建黨百年,作為一名黨員,我一定帶頭做好設備改造工作,要爭創世界一流,擦亮鞍鋼鋼軌的金字招牌?!睂Υ?,金松充滿信心。
仰望這里 選擇這里 守護這里 在鞍鋼無縫鋼管廠工作33年,無縫設備作業區黨支部書記兼作業長梁雪雷和企業一起走過了風風雨雨。 1989年,18歲的梁雪雷從鞍鋼技校畢業,被分配到了鞍鋼無縫鋼管廠。當時還有其他單位可以選擇,但是作為鞍鋼“三大工程”之一的無縫鋼管廠成為梁雪雷的首選。 “我的父親從中南礦冶學院畢業后,聽說鞍鋼建設需要人才,就義無反顧地從廣東來到鞍鋼。小時候經常聽父親講鞍鋼的事兒,父親還騎車帶我去廠內洗澡,要騎好長時間才能到,當時覺得鞍鋼好大呀?!? 工作后,梁雪雷從師父口中了解到,師父也是鞍鋼技校畢業的,也因為無縫廠的輝煌歷史而選擇來到這里。師父自豪地告訴梁雪雷,廠大門上懸掛的“鞍鋼無縫鋼管廠”廠牌是由周恩來總理題寫的。 33年來,無論企業經營效益如何,梁雪雷都堅信無縫鋼管廠一定會渡過難關。 “我對無縫鋼管廠感情特別深。從一個技校生成長為負責電氣的主任,是企業培養了我。我父親也非常關心鞍鋼,關心無縫,當他老人家得知鞍鋼集團一季度實現‘開門紅’后特別高興?!爆F在,無縫鋼管廠即將進行設備改造?!拔乙獛ьI作業區100多名黨員,利用改造契機,配合廠里做好改造工作。達產后我們廠可年產50萬噸,以此向建黨百年獻禮?!边@個有著2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動情地說。
現代化高爐爐前工的幸福 崔長宏是鞍鋼股份煉鐵總廠七號高爐作業區爐內倒班副工長,1976年出生的他在這里已經工作了23年。 “我剛上班時正趕上八月份,正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泵鎸Ω邷?、粉塵多,又臟又累的工作環境,作為一名爐前工,當時年僅22歲的崔長宏并沒有打退堂鼓。 那時,因為父親在原鞍鋼電修廠工作,崔長宏對鞍鋼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拔以诩依镞€看到過鞍鋼大型軋鋼廠、無縫鋼管廠、七高爐開工紀念銅章?!蹦軌虻桨颁摗叭蠊こ獭敝坏钠咛柛郀t工作,他心里特別高興。 露天的出鐵溝流淌著通紅通紅的鐵水,當時還是吊掛式開口機……這一切,讓崔長宏記憶猶新。令他更難忘的是新七號高爐的建設。鞍鋼本著高起點、少投入、快產出、高效益的原則,工程全部由鞍鋼采用自己的技術自行設計施工。高爐保留了原基礎和下部框架,采用皮帶上料、串罐式無料鐘爐頂、銅冷卻壁、輪法沖渣、上爐頂余壓發電等先進技術和裝備。同時,安裝兩臺90萬立方米風量除塵器,生產環境大大改善,實現了清潔生產。 2004年9月11日,在原址上改造的七號高爐正式投產運行。設備先進了,工作環境好了,勞動強度也降低了,崔長宏體會到了現代化高爐爐前工的幸福?!敖衲晔墙h百年,我堅信我們的企業會越來越好,我們的生活也一定會越來越幸福?!贝揲L宏對未來有著無限憧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