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的故事:第一章 到鞍鋼當工人,他將名字改為雷鋒 來源:鞍鋼日報
2021-04-12
![]() “我要做個好工人,建設祖國” ![]() 1958年初,雷鋒從湖南望城縣委來到團山湖農場,學習駕駛拖拉機。歷經八個多月的學習,到秋天的時候,他已經成為一名優秀的駕駛員。 恰在此時,鞍鋼派出工作組來到湖南湘潭、長沙、望城等地招收新工人。 那一年,新中國成立還不到十年,百廢待興,而鋼鐵是工業的基礎、國家發展的基石,為此,黨中央要求全國支援鞍鋼的建設和發展。 當時,鞍鋼招工工作組的同志住在望城縣招待所。曾與雷鋒一起在縣委工作過的張建文正在縣上放電影,也住在招待所,第一時間知道鞍鋼招工的消息,他就馬上告訴了雷鋒。 那時的人們普遍認為,只有當工人,才是真正參加社會主義建設,雷鋒也一直懷有當一名工人的愿望。 1956年7月,他在高小畢業典禮發言中說:“將來,我要做個好工人,建設祖國?!敝挥?6歲的雷鋒已經在心中萌生了“祖國最需要什么,自己就要去做什么”的思想認識。 然而,雷鋒最終當上鞍鋼工人,卻經歷了些許波折。 那時當工人需要上級批準,當雷鋒向公社黨委李書記提出要報名到鞍鋼當工人時,李書記因為舍不得他走,多次婉拒了他的請求。但雷鋒毫不放棄,積極爭取,最終得到了縣委領導的批準,實現了到鞍鋼當工人的愿望。 他寫了一份決心書,連同工人登記表一道交給了招工工作組的同志。在決心書中,雷鋒這樣寫道:“我永遠跟著共產黨走。我一定在鋼鐵戰線上當上英雄和模范,我要為祖國人民的事業而奮斗到底?!? 后來,雷鋒在部隊的一次報告中講道:“我想到要改變農村的面貌,就必須有更多的機器、更多的拖拉機。這個拖拉機是什么東西造的,是鋼鐵造的。鋼鐵擱哪來???不能光靠外國進口啊,聽毛主席的話,要‘自力更生’。我下定決心一定要響應祖國的偉大號召,堅決要當工人、要到鞍鋼去?!? “我就是要到最艱苦的地方去” ![]()
雷鋒來鞍鋼途中在北京天安門前留影。
雷鋒到鞍鋼之前已經舍棄了給縣委書記當通訊員的安逸工作,主動到農村的艱苦環境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為了到鞍鋼當工人,他又放棄了熟悉、溫暖的南方家鄉,主動要求到陌生、寒冷的東北鞍山。 他連續三次到鞍鋼招工工作組報名。工作組的同志問他:“東北天氣冷,生活不習慣,廠里的活兒還重,你不怕嗎?”他回答說:“不怕!東北不是也有工人在勞動嗎?人家能干,我就能干?!? 其實,當時鞍鋼在望城地區的招工進展并不順利。當地人傳說東北冷,說在那里撒泡尿立刻會凍成冰,手伸出來就會凍壞,南方人去恐怕受不了。 有些伙伴拿這些嚇唬雷鋒,可他卻不以為然地說:“我才不信呢,從南方去東北的人多得很,還沒聽說哪個凍死了,為了國家的建設事業,我就是要到最艱苦的地方去?!睘榇?,他甚至改了名字以此明志。 1993年8月,張建文在題為《改名的思考、難忘的友情》一文中深情回憶道,在和雷鋒一起去報名當鞍鋼工人的路上,雷鋒說:“我雷正興這個名字是幼時叔公給起的,包含家道興旺的意思。舊社會,我連家都沒有,還說什么興旺呀!近年來,我一直想改名叫雷峰,覺得在山上能登高望遠,不會迷失方向?,F在我又要去鞍鋼當工人,就想趁這個機會,改名叫雷鋒,既與鋼鐵結緣,又能表達我打沖鋒、當先鋒的心愿?!? 當天,雷鋒就在招工表中的姓名欄里莊重地寫下了“雷鋒”二字。 原鞍鋼勞動工資處工人科陳秉權在一篇文章中寫道,雷鋒在報名時對他說:“我沒有家,以前凈住在縣委,這次組織批準我去鞍鋼,我是不是可以搬到這里來和你們一起住,好幫助你們做點工作……”“他非??细?,無論是在火辣辣的太陽下,還是在風雨交加的天氣里,總是樂觀地工作著,夜晚回來還幫我們寫名冊、整理材料,每天都干到夜里十一二點。有雷鋒這樣一個好助手,我們克服了路不熟、話不通等重重困難,十幾天內就順利地完成了招收任務?!? 彼時的雷鋒就已經顯現出想在前、干在前,主動擔當、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 “我一定要當上鞍鋼勞動模范” ![]()
雷鋒(后排右二)與鞍鋼化工總廠洗煤車間紅旗組職工合影。
1958年11月12日,雷鋒滿懷“成為一名煉鋼工人、為社會主義建設出力”的夢想,從長沙火車站出發,奔赴千里之外的“鋼都”鞍山。 臨行前,雷鋒與親友、同事、領導一一話別。當時,望城縣委書記張興玉即將調到岳陽去工作,縣委機關全體干部在機關辦公樓前拍攝集體紀念照歡送,張興玉知道雷鋒即將到鞍鋼去工作,就特意派人從鄉下找來雷鋒,讓他一起參加合影。 11月12日午后,雷鋒用竹扁擔挑著一個半舊的藍布行李包、一個團山湖農場團支部贈送的紅皮箱子,到達湘江望城客輪碼頭,在望城縣委書記等領導和同志們的送別聲中,乘船趕赴長沙火車站??梢娭挥?8歲的雷鋒,一個普通工作人員、拖拉機手,在望城縣委領導和人民心中的份量。 據與雷鋒同赴鞍鋼、同在一個小組的楊必華回憶,鞍鋼這次招工多半招的是鄉鎮待業青年。像雷鋒這樣有工作而且工作很好的人,為什么也要遠離家鄉到遙遠的北方去?這是她心中的一個疑問。 在去往鞍鋼的路上,她在閑談中向雷鋒提出了這個問題,雷鋒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有志男兒四海為家,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你想想,為祖國去煉鋼,你們女學生都舍得離開家,我能甘心落后嗎?” 11月13日上午8時,列車到達武昌站,換車時要停留七八個小時,雷鋒和幾位老鄉一起去參觀建成不久的長江大橋,并拍下了一張著名的照片。 與他同去的老鄉兼工友易秀珍在《我們一路走過來》的回憶文章中寫道:“當我們走近長江大橋時,一下子把我們全部驚呆了。雷鋒驚奇地喊道:‘??!原來全是鋼鐵呀!’他指著大橋說:‘你們看,那下層鐵路橋是什么造的?鋼鐵!那上層公路橋是什么造的?鋼鐵!全是鋼鐵!這需要多少鋼鐵呀!我國江河多得是,今后還要建多少這樣的大橋呢?’” 還沒到鞍鋼,雷鋒就已經意識到自己作為一名鋼鐵工人身上肩負的沉甸甸的責任。 11月14日上午,火車在北京換車,停留了幾個小時。雷鋒得以第一次看到北京。他選擇到天安門——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看一看。 雷鋒在1959年2月24日《我學會了開推土機》一文中寫道:“北京是多么的可愛??!我想在北京多停留幾天,但為了1800萬噸鋼,我那顆火熱的心已飛到了鞍鋼,只想馬上到達鋼都,用自己的雙手,使鋼水晝夜奔流,讓鋼水奔流得像海洋一樣?!? 易秀珍在回憶文章里寫道,雷鋒站在金水橋上,眼含淚光久久凝望天安門城樓上懸掛的毛主席巨幅畫像,不想離開。執勤的解放軍戰士多次提示,他才戀戀不舍地離開。他邊走邊問這名戰士:“毛主席住在天安門城樓上嗎?”“你見過毛主席嗎?”戰士回答說:“我在這執勤這么長時間也沒見過毛主席,要想見毛主席,那得當英雄!當模范!” 下午5點,雷鋒回到了去往鞍山的列車上,對易秀珍等同行工友說:“我一定要當上鞍鋼勞動模范,才能見到我的恩人毛主席?!? 雷鋒出生于1940年,在家鄉的18年里,9年舊社會、9年新社會的生活,讓他經歷了新舊社會兩重天。 雷鋒說:“自從人民的大救星——共產黨來了,我從火坑中被拯救出來,黨給我吃的穿的,還送我讀書?!彼缫寻压伯a黨、毛主席視為自己最親的親人,能親眼見到毛主席,是他深埋心底最強烈的愿望。 11月15日中午12點,列車緩緩??吭诎吧秸?。歷經4天的奔波,雷鋒終于來到了向往已久的鞍鋼。 “那多得像春天里生長的春筍一樣的煙筒,那密如繁星的煉鋼爐,那沸騰的鋼水,那堆得像山一樣的鋼材,那機器的響聲比春雷還兇,祖國的鋼都是多么偉大??!我真愛上了他?!? 鞍鋼,給雷鋒留下了震撼且美好的第一印象。 從這一天開始,雷鋒開啟了在鞍鋼工作的423天歷程,直到1960年1月,從這里走進部隊。 圖片 圖片 “我就甘當螺絲釘了” 1958年11月16日,到達鞍鋼的第二天上午,雷鋒和新來的同志一起參觀鞍鋼。 當參觀煉鋼廠時,雷鋒問一名爐前工作的煉鋼工人:“師傅,學會煉鋼要用多長時間?”師傅反問道:“怎么,你要到我們車間來嗎?”雷鋒響亮地回答說:“我爭取來?!睆倪@段簡短的對話中,不難看出雷鋒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成為一名煉鋼工人。 從煉鋼廠出來,接著參觀化工總廠。雷鋒看到,一火車皮的煤在翻車機、推土機、門型吊車的聯合操作下,沒用幾個人,很快就卸完了,這讓他非常驚奇,也讓他見識了大工業生產的雄壯氣魄。 當晚,他和同伴說:“能在這里為社會主義建設出力,真太美了?!?961年,雷鋒在部隊的一次報告中這樣講道:“鞍鋼人事科的科長有一天跟我講,小雷啊,你到鞍鋼來,我分配你個好工作。你以前不是當過警衛員嗎,到這里去給我們市委楊書記當警衛員吧,大機關特別好,還坐小轎車、住大樓房……當時我跟他講,我到鞍鋼不是來享福的,我要當工人,要煉鋼去!他不同意,說你這么小的個子你能煉鋼嗎?我說,你別看我個子小,我一定能煉出鋼的……” 1958年11月17日,新工人分配方案公布,結果一心想當煉鋼工人的雷鋒出乎意料地被分配到了化工總廠。當時,有文化、懂技術的人很少,組織上考慮他是高小畢業,會開拖拉機,因此,決定讓他到洗煤車間學開推土機。 那時的鞍鋼,缺少推土機手,許多廠礦也等著化工總廠盡快培訓出駕駛員,好去支援他們的生產。 雷鋒對此有點想不通,報到后,他找到車間主任于明謙,坦率地說:“我是一心一意為祖國煉鋼來的,為啥偏偏讓我開推土機?!? 于主任告訴他,煉鋼光靠幾座平爐不行,還需要礦石、鐵水、焦炭、煤氣……缺少哪一樣都不行。開推土機本身就是為了煉鋼,如果沒有推土機,每天就不可能把大量的煤送到煉焦車間煉成焦炭,沒有焦炭的話,煉鐵廠的高爐就煉不出鐵,不把煉焦時產生的煤氣輸送到煉鋼廠,他們又怎么能煉出鋼來呢?鞍鋼這么大的企業,就像一臺大機器,每個工廠、每個車間、每個工種,就是這臺機器上大大小小的零件和螺絲釘,它們誰也離不開誰,缺少了誰機器也開動不起來??! 聽了于主任的話,雷鋒茅塞頓開,當場表態:“我就甘當螺絲釘了,黨把我擰在哪里,我就堅守在哪里!” |